北京京西宾馆,建成于1964年。
许多年过去了,宾馆的会议室大都经过改造和翻修,唯独有一个会议室仍保留原样。
这个会议室有什么特殊的纪念意义?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在这里召开。
那是一个乍暖还寒的年代。粉碎“四人帮”后欢庆的锣鼓,宣告了十年内乱的结束。然而,要想短时间内消除“文化大革命”在政治上思想上造成的严重混乱,并非一件易事。纠正这种混乱最突出的障碍,是当时提出和推行的“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在理论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在实践上为新形势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设置了障碍。怎样才能打破旧的思想束缚,走出“文化大革命”的阴影,找到一条发展的新路呢?
1977年7月召开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务。
人们期待着邓小平的复出能给中国带来新的变化。而此时的邓小平和他的战友们则冷静地思考和寻找着拨乱反正的突破口。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了经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公开发表,新华社向全国转发。随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文转载。这篇5000多字的文章,引发了一场全国性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关键时刻,邓小平给予及时而有力的支持。
1978年11月,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11月12日,一向话语不多的陈云在东北组讨论时,提出了会议原定议题之外的一件大事。他说:干部和群众对党内是否能安定团结有顾虑;有些影响大或者涉及面很广的问题,需要由中央考虑和作出决定。
陈云的发言“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代表们的意见像冲破闸门的潮水,喷涌而出。
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作出为天安门事件平反、为“薄一波等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等错案平反的决定,解决了一批重大历史遗留问题。
这三张16开的白纸上是邓小平亲笔写下的讲话提纲,在邓小平的工作习惯中,写这样长的提纲非常少见。仅此一点,足以看出这次讲话在邓小平心中的分量。
根据这份提纲,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做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的这篇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1978年12月18日,北京迎来一场罕见的大雪,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在这个至今仍然保留原样的会议室里召开了。
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标志着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局面的结束。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重新按下了“快进键”。
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不久就是1979年元旦。这一天,邓小平作为年度风云人物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评论称,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幕拉开,邓小平理论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一个伟大转折点而载入光辉史册。(初审:彭锦水,复审:陈蕾羽,终审:邹小燕)